翼豆的故事

小花園由開始便十分著重收集種子,
過程裡亦收集了好些種植的故事。
有趣的是,
在村裡活躍於種植的並不是原居民,
而是從外搬進村的基層朋友,
尤其一些在八十年代從中國來香港的居民。
他們對泥土仍然十分依戀,
除了種給自己吃,
更多時是在假日拿到八鄉古廟旁去擺攤。
他們有紥實的種植技術,
不論是由下種到收成所撑握的季節、天氣和時間,
以至就地而設計的漂亮棚子、水道和小池,
採用的作物配搭,
有時那種沉默、踏實的藝術感
往往傳遞著一種生活簡單和專注的美好。
因為老屋沒有洗手間,
首兩年還沒有租其他地方,
於是每天數次便有機會享用那上百萬元的公共設施,
向不同方向行除了可享用不同的設施,
亦會遇到不同的村民。
其中一次路過田時看到這可愛又古怪長方形作物,
便八掛查問一下,
拿了數條回家品嚐。
嘩,真的驚為天人,
稍為汆燙一下,
它便散發著清甜的豆香,
爽脆且口感十分好!
最美妙的是它光滑的外皮那綠色十分養眼,
而且形狀充滿藝術感,
跟其他豆類呆呆粗糙的樣子,
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好喜歡啊!
於是央求老農給我一些種子,
在當季的翼豆完結時我便收到這些漂亮又新鮮種子!
後來自己栽種時,
發現它長得很快且枝條可以爬到很遠,
便搭了一個方型像跳飛機形狀的有趣棚子,
讓它爬個夠。
又因為它持續有收成,
每天圍著棚子收豆子時都會滿載而歸,
十分有滿足感。
然而,翼豆必須收嫰的,
它隱藏在顏色相似的葉子中,
十分考眼力,
若看漏了它很快長大變老,
口感差很遠。
我習慣把發現的有趣作物放上臉書宣傳一下,
不久便開始看到搞農業推動的也巧合地推廣翼豆,
這便是我時常說的「漣漪效應」。
種子放在老屋那用衣櫃門做的枱面,
從瓦片間透進的光線,
營造了一陣老舊的氛圍,
櫃門和種子都是同一位村民給的,
又牽動了一段有趣的回憶 ... ...
#thelittlegardenorganicfarm#村裡的種子#漣漪效應#rippleeffect#wingbean#翼豆#網上訂種子以外#也跟資深農友交換種子#在村裡發現新事物#knowledgeexchangeinvillage#seedexchang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