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屋教我的事:接受、鑽研、解決、學習、經驗

Cynthia Wong

分享把老屋改成工作室及茶室的有趣經驗,

怎樣保存歷史原貌作最少的變更,

同時能有效運用。

這間沒人要的老屋,

2011年租金只是680元。

它有很多「有趣的」問題:

瓦片間會滲進大量灰塵,

秋天的時候甚至在枱面發現有黃啡啡的樹葉,

閣樓的位置我掛上一塊布來頂著灰塵,

但因為廳的樓底有20多呎高,

我便只能接受頻密地清理灰塵這回事。

每次開店前我都要抺一小時以上灰塵,

開始明白以前的人為生活日忙夜忙,

根本不能理會這種生活的細節,

我們現在活在舒適的環境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為了不會抹灰塵抹到生氣,

我嘗試轉念跟自己說:

這是充滿大自然氣息的老屋啊!

這包括外遊後回來,

發現雪櫃後有長長一段卷曲的灰白蛇皮!🤣

果然,我開始逐一欣賞它的「麻煩」──

便開啓了創意之門。

另一個本來是煩惱的地方,

是廚房位置有個1呎 x 1.5呎的長方形低窪,

有時經過會不小心踏空,

不時感到有點危險;

然而下雨時它又會把天井的水引到這裡,

潺潺的天然流水居然在屋內流動,

但又永遠不會湧到地面來,

它會自然地流出屋外的地下水道,

靜心看著又感到絲絲的大自然的氣場,

難怪有朋友說這是傳統四合苑式四水滙明堂的小型版,

是謂風水格局之意。

事實上這戶人家雖然不在香港生活,

卻又真的變成了富戶。

屋主從外國回來建新樓時告訴我,

小時候會在這裡洗澡戲水,

孩子十分喜歡。

當我租用這老屋時,

給自己的首要任務,

是儘量不要加入或改建任何設施。

除了因為真的為了有清潔食水而加了洗濯盤之外,

其他一切都是跟接手時一模一模的。

於是這個長方形水道便變成頭痛的問題,

真的很担心老人家會踏空,

這也牽涉到保險的嚴肅問題了。

在保存歷史原貌、安全等原則下,

便想到用紅磚加上大帽山風化的小石,

填鋪了這個方洞。

完成後除了感到保持了老屋原貌,

最重要是內心的一份安全感。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